子宮腺肌症治療方法
子宮腺肌症作為導致繼發性痛經的元兇之一,多發生於30~50歲左右的經產婦,但也可見於年輕未生育的女性,近些年呈逐漸年輕化的趨勢。其中35%的患者可能沒有明顯症狀,15—30%的患者合併盆腔子宮內膜異位症,50%的患者合併子宮肌瘤。
子宮腺肌症的治療方法主要可以分為:藥物、手術、介入,和高強度聚焦超聲消融(HIFU海扶刀)。每種治療手段都有著一定的利弊,醫生通常會根據患者本身的具體病情來制定專屬治療方案。

一.藥物治療。
對於症狀輕的子宮腺肌症患者,尤其是年輕患者,可採取保守治療方式,如以下幾種藥物治療方式:
放置曼月樂環(LNG-IUS):曼月樂環簡單來說就是一個可以緩慢釋放左炔諾酮(避孕藥)的節育環,使宮腔局部形成高濃度的孕激素環境,引起子宮內膜暫時性萎縮,抑制生長,從而使每次月經的經血量減少,緩解痛經。其最常見的不良反應是陰道不規則流血,但基本都在上環後3-6個月消失。該類藥物環較普通節育環貴;部分患者經量較大時可能出現環移位或脫落可能。
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激動劑(GnRH-a):是目前治療子宮內膜異位症最有效的藥物。GnRH-a通過抑制垂體分泌促性腺激素,導致卵巢激素水平明顯下降,出現暫時性閉經(短時間內無月經)。一般在月經第1日皮下注射,每28天注射一次,可連續應用3~6個週期,多數患者在用藥後第2個月開始閉經,可使痛經緩解,停藥後短期內排卵可恢復,亦有病灶生長復發可能。部分女性在治療後會出現潮熱、失眠、骨痛等不適,主要是藥物抑制卵巢雌激素分泌引起的副作用。對於出現這些症狀的女性,可以添加一些藥物來緩解症狀。
二. 手術治療
子宮腺肌症的手術分為保守性手術和根治性手術兩種。
對於那些比較年輕,有生育要求的,有局限性肌腺瘤的患者,可採取子宮腺肌瘤切除的辦法,手術方式可選擇腹腔鏡或經腹手術。但由於病灶廣泛,界限不清,手術難以切淨,且15%-30%的子宮腺肌病患者合併盆腔子宮內膜異位,術後易復發,往往需要補充藥物治療。此外,因子宮切口周圍血供較差,子宮肌層張力下降,建議術後需避孕2-3年,防止再次妊娠時子宮破裂風險。
對於沒有生育要求,或瀰漫性子宮腺肌症,痛經無法忍受的患者,可以採取子宮切除術,根據患者年齡決定是否保留卵巢。手術方式的選擇,腹腔鏡或經腹均可,腹腔鏡手術具有微創、美觀的優勢,往往更容易被患者所接受。但子宮切除術後患者會出現:個性改變、易怒、性交困難、關節骨骼疼痛等(1991年美國赫氏基金會長期研究結果)。
三.介入治療
利用一根導管由腿部動脈穿刺進入,到達子宮兩側供血動脈,釋放栓塞藥物將兩側血管堵住,從而可破壞病灶血管,使異位的內膜組織壞死。
該治療近期效果明顯,患者月經量減少及痛經緩解率較高,子宮及病灶體積可相應縮小。但介入術後因子宮收縮會引起較嚴重疼痛,需要較大劑量止痛藥物對症處理;治療後還可能會出現陰道流血、發熱、卵巢功能衰退等問題,以及損傷正常子宮組織,治療後對自然妊娠可能存在一定影響,對於年輕有生育要求患者需慎重選擇。
四.高強度聚焦超聲消融治療(HIFU海扶刀)
海扶刀,是將體外產生的超聲聚焦到病灶區域,產生60-100℃,通過瞬間的高溫,破壞腺肌症病灶,使其發生凝固性壞死,周圍正常組織無損傷。
壞死病灶吸收後,子宮逐漸縮小,痛經及經量多的症狀得到改善。治療後子宮腔內環境改善,可增加病人受孕幾率。該治療的主要優點是:不開刀、只需少量鎮靜鎮痛藥物、不流血、無瘢痕以及併發症少,同時恢復快,痛苦小,也不會造成盆腔粘連,影響盆腔內環境。海扶刀治療後也同樣存在復發的可能,但可以反復治療來達到理想的效果。
但是該方法主要用於處理子宮上的異位病灶,如果合併卵巢或盆腔等其他器官的異位病灶時則海扶刀處理效果可能不佳。
海扶刀治療是一種新型的治療方法,符合目前微無創治療的醫療模式。對於愛美、想保留子宮完整性、有生育要求的女性尤其適合。當然,在治療腺肌症的適應症上需要挑選。目前我們主要用於局灶性腺肌瘤、或者子宮較大的腺肌症的治療。一般在手術後可應用GnRH-a和(或)曼月樂環,達到鞏固療效,延緩復發的效果。有部分女性經綜合治療後能夠自然妊娠。
子宮腺肌症由於其生長模式的特殊性,病灶範圍較彌散且無明顯邊界,具有一定的復發性,綜合治療綜合管理已成為該疾病的治療趨勢。當然,治療不如預防,提醒廣大女性注意身體健康,關注子宮狀況,定期體檢,早發現早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