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宮內膜異位症的管理,尤其針對有生育需求的患者

由國際微無創醫學會(ISMIVS)與亞太婦產科內視鏡與微創治療醫學會(APAGE)合辦的「2022年高強度聚焦超聲(HIFU)系列線上研討會」,已於2022年5月19及正式拉開帷幕。今屆研討會共4期,邀請了世界各地的醫學專家進行演講,旨在搭建供微無創醫學領域的同僚及初學者交流學習的平台,內容涵括高強度聚焦超聲方面的最新研究、臨床實踐,以及手術過程演示等。

Figure 1. 2022年高強度聚焦超聲(HIFU)系列線上研討會 第1期

2022年5月19日,第一場線上研討會成功舉辦,會議來自新加坡、德國、日本、墨西哥、英國等56個國家和地區的觀眾,直播在線人數近兩千人。以「子宮內膜異位症的管理,尤其針對有生育需求的病人」為主題,由泰國皇家婦產科學院持續專業發展小組委員會主席Olarik醫生和印尼Soetomo綜合醫院的Relly醫生擔任主席,並邀請國際微無創醫學會秘書長、海扶醫院院長張煉教授開場致辭。

Figure 2. 張煉教授開場致辭

張煉教授表示,在過去一年,國際微無創醫學會召開了豐富多樣的會議及活動,同時發布了HIFU特刊,在此預祝2022年HIFU系列研討會將進一步推進微無創醫學發展,邁向新的突破。

Figure 3. 張煉教授分享HIFU技術

研討會上,張煉教授則分享了HIFU技術用於腹壁內異症治療的療效,對比了多個病例的術前及術後MRI影像,分析了HIFU治療的安全性和消融率。他最後總結道,HIFU治療腹壁內異症的不良反應更少,所需住院時間也更短,是一種安全有效的治療方式。

Figure 4. 李奇龍教授簡介

APAGE董事會主席李奇龍教授重點闡述了子宮內膜異位症對女性生育健康的影響。李奇龍教授現為台灣長庚醫院副院長,是生殖內分泌與不孕症、輔助生育技術(ART)領域的專家。同時,李教授也從事婦產科微創手術、婦科腫瘤治療等領域30餘年。被譽為亞太地區“微創治療先驅”。

李教授指出,子宮內膜異位症是一種慢性病,不論藥物或手術治療多徹底,都有可能復發,對婦科醫生來講是一項非常艱鉅的工作。關於子宮內膜異位症會不會有卵巢癌的風險議題,李教授指,有證據表明患有子宮內膜異位症的女性有機會患有非霍奇金淋巴瘤和卵巢癌等。

Figure 5. 李奇龍教授分享議題

同時,李教授表示患上子宮內膜異位症會影響生育能力。正常懷孕是卵子從卵巢進入輸卵管,與精子結合成受精卵,到子宮內著床。但患有子宮內膜異位症,其本身對於生殖細胞和胚胎有毒性,而且會影響輸卵管正常的活動性(會有機會阻礙卵子和精子相遇,無法順利到達子宮成孕,或去錯地方著床,如在卵巢、輸卵管生長,導致宮外孕),也會導致不正常的卵泡環境,增加顆粒細胞的凋亡,同時增加外周巨噬細胞對於精子的吞噬作用,導致受精率降低,和降低胚胎著床率和子宮內膜容受性。此外,中重度內異症還會影響卵子的釋放和輸卵管運卵功能,阻礙精子的運行。

Figure 6. 李奇龍教授分享議題

李教授表示如果病情較嚴重,想增加懷孕機會需要用其他醫學方法,如人工授精(IUI)、試管嬰兒(IVF) 等,子宮內膜異位症影響生育能力,亦是影響輔助生育治療(ART)的結局,如降低取卵率、受精率、胚胎植入率和臨床妊娠率等(見Figure 7)。

Figure 7. 李奇龍教授分享議題

李教授指出,有生育需求的子宮內膜異位患者可以進行輔助生殖助孕。腹腔鏡手術去除內異症病灶是解決內異症疼痛的有效一線治療方法之一。如果病人的病情允許,在腹腔鏡下應盡可能切除病灶。對於卵巢朱古力囊腫,如果條件允許,應盡可能剝除囊腫,這將有效降低症狀和病灶的復發。李教授同時指出,不斷精進和積累手術技術經驗,才能挑戰更複雜的手術。

因此,子宮內膜異位症早期開始定期監測,及時進行干預處理,不僅可以增加成功懷孕的機率,輔助生育治療的成功率也會更高,治療過程中以及後期孕程中的相對風險亦會減少。

最後在問答環節中,三位演講嘉賓圍繞內異症的微無創治療方法展開了進一步交流,並探討了台灣、香港和馬來西亞HIFU培訓中心在未來的發展。

Figure 8. 研討會問答環節

「2022年高強度聚焦超聲(HIFU)」第 1 期系列線上研討會完滿結束,反應非常熱烈,第 2 期將如期於 2022 年 6 月 16 日舉行,圍繞議題是「胎盤植入和剖宮產瘢痕妊娠的治療」,敬請留意!

「2022年高強度聚焦超聲(HIFU)系列線上研討會」 第 1 期影片:

Cardiology

熱門文章

子宮病患交流群

免費查詢/預約

信息已提交,我們會盡快回覆妳。
抱歉,提交信息失敗,請稍後再試。